Site MapSite Map Email English Umbrella Site
 
主頁 >産品知識選項 > 雨傘起源
Forward to Friend
雨傘製作過程大公開 Umbrella Manufracturing process disclose
 
雨傘起源 Umbrella Origin

雨傘 (Umbrella)起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歷史,當時被人們稱之為“蹬”。到了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在中國誕生之後,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

        關於傘的發明,民間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壹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壹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壹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壹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壹把"傘"就這樣問世了。而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這傘的發明,是他們夫妻恩愛、相互關心的產物。最初是魯班用木材製成的。當時,在製作和攜帶上較為不便,魯班的妻子云氏進行了改造。造紙術發明以後,油紙傘隨之產生。由於輕巧耐用,便於攜帶,於是,油紙傘很快便傳開了。

                             

        古時,一把小小的雨傘古樸、輕巧,看似簡單,但要製作一把上好的雨傘,是件不容易的事。手工製作不用說了,首先要選好材料:竹子、皮紙、桐油、絲綢……最關鍵的是竹子,傘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竹子質地堅硬極富有彈性,不易折斷;直接來源於大自然,淡雅,環保。這正是最初傘所採用竹製傘架的特色優點。唯一的缺點是易遭蟲蛀,霉變。所以,手工削好的傘架必須進行嚴格的高溫蒸煮,太陽暴晒及烘烤。接下來是裝鍵、裱皮紙、繪繖花、修卷上油、穿花線、結頂,近三十道工序。工藝家在傘面上還精心勾畫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姿態優美的仕女、山明水秀的風景等圖案,使雨傘不僅成為美觀大方、晴雨相宜、經久耐用的生活用品,而且為很有欣賞價值的工藝美術品。品種有色彩艷麗的花傘,樸素大方的黑油傘,色澤光亮的透明傘等多種。

                             孔子郵票(雨傘起源) Umbrella Origin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巧匠,同時代的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難免碰上日曬雨淋,於是在他出行的車上便制作了壹種固定的傘,既可遮風避雨也可遮陽避暑。這種隨車固定的"傘",在1989年發行的J162《孔子誕生2540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周遊列國"上便可壹睹風采。

        由於傘在社會學上的衍生意義,在中國古代,傘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權勢的象征,這在《左傳》"備物典冊"《晉書輿服誌》中有明確記載,而且等級森嚴。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頭上的烏紗,身上的朝服壹樣,也是區分官職大小,身份尊卑的壹種標誌。如漢代規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傘,三品以上的官員用青傘,而宋代則天子用紅黃二色,庶僚壹律用青色等。因此古時皇帝或高官出巡時乘座的轎子或車子都張著傘蓋,以示"庇蔭百姓"。因此這種傘又稱"涼傘"、"羅傘"、"萬民傘",書面語又稱"華蓋"。

                         秦始皇陵銅車馬(雨傘起源) Umbrella Origin

        在西安的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可以見到車上裝有固定的雨傘,氣勢迫人。

秦始皇陵銅車馬(雨傘起源) Umbrella Origin

        中國郵票之中,T151秦始皇陵銅車馬,T131千裏走單騎中的"華蓋",都是用傘來表示人身份的標誌。

                                                                 打傘的習俗(雨傘起源) Umbrella Origin

        正因為傘有象征榮華富貴的作用,所以東方民間婚禮迎娶中亦有打傘的習俗。 竹為骨,紙作面,圓圓的傘面如月盤,意喻美滿,祥和;“油”字諧音“有”,“紙”字諧音“子”,繁體“傘”字是“人”字之下有多個“人”字,寓意有子有孫,百子百孫。而竹子及紅色,民間有避邪之意。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則為新娘撐起紅色油紙傘。日本傳統婚禮上,也有此習俗。

                                    白蛇傳(雨傘起源) Umbrella Origin

        傘,不僅是壹種古老的生活用品,也不只是官府的儀仗裝飾,還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在劇目《白蛇傳》"西湖借傘"的情景,正是描寫惜傘的故事,壹借壹還便衍生出許仙和白娘子之間的曲曲折折的愛情故事。而直接以傘為中心道具的民族民間藝術,中外郵票及劇目都多有反映。

  

        日本在唐朝時先後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大約 500 餘人,其中有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包括制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制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國壹位叫祖納斯的商人到中國旅行,發現中國人打著油紙傘在雨中行走,雨停後把傘壹收,隨身攜帶,甚為方便,回國時便買了壹把。回去後不久,正逢壹個雨天,他便撐開帶回去的那把雨傘在倫敦街頭行走。按當時英國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祖納斯因此受到嘲罵和詛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擲雞蛋。但是,雨傘的好處卻人人可見,終於在壹片反對聲中逐漸盛行起來。到 19 世紀中葉,雨傘成了英國人的生活必備品,而且用傘也成了英國人的壹種榮耀。

        傘之家族現如今,傘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僅為遮風擋雨所用,它的家族可謂子孫繁衍,款式眾多。有置於案頭、茶幾上的燈罩傘,有直徑達兩米多的海濱浴場遮陽傘,有飛行員必備的降落傘,有折疊自如的自動傘,還有用於用於裝飾的小小的彩色傘 ……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傘的樣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斷求新,因而壹些多功能、新樣式的傘也不斷被發明出來。

編輯整理

李德勝 - 榮基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營運經理

參考資料

"姿源藝術網 - 傘藝" http://www.jiasn.com/art/craft-01.html ;

"天空之城 - 雨傘的歷史" http://bbs.sfw.com.cn/viewthread.php?tid=30433;

"漢方の歴史(2) 日本編~" http://blog.sizen-kankyo.net/blog/2008/09/000414.html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景区介绍"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6-12-29/snapshot_54092.shtml

"追尋圓仁的足跡" http://www.showchina.org/wgrkzgxl/zsyrdzj/200810/t223673.htm

"遣唐使と空海" http://www.gotokanko.jp/kentosi.htm

"白良ヶ浜万葉公園" http://www.gotokanko.jp/kentosi-manyou.htm

 
Service Hotline
Email address
23" 木中棒直雨傘 Wooden Straight Umbrella
23" 木中棒直雨傘 (CG1005)
23" 女仕宮廷直傘  Lady Birdcase Straight Umbrella
23" 女仕宮廷直傘 (CG1001)
23" 鋁中棒直雨傘 Aluminum Straight Umbrella
25" 鋁中棒直雨傘 (CG1002)
21" 鐵骨三摺雨傘 ThreeFold Umbrella
21" 鐵骨三摺雨傘 (CG3003)
19"自動開關三摺傘(CG3004) Fold Umbrella
19"自動開關三摺傘(CG3004)
榮基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 主頁 | 廣告雨傘 | 批發雨傘 | 特價産品 | 産品一覽 | 顧客名單 | 公司簡介 |
香港認可雨傘製造商及雨傘供應商
| 産品知識 | 最新産品 | 其他産品及服務 | 常見問題 FAQ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10 City Gear Group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Disclaimer
| 網站聯盟 | 趣味資訊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Addr: Room B10, Floor 2, Kin Tak Fung Industrial Building, 174 Wai Yip Street, Kwun Tong, Hong Kong。 Tel: (852) 3590-6830 FAX: (852) 8148 5863